?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濒诲辩耻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谤诲辩耻辞;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近3万字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对于全面深刻理解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发展定位、目标愿景、主要任务、推进策略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濒诲辩耻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濒蝉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蝉辩耻辞;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谤诲辩耻辞;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意义所在,需要从国家未来改革开放进程和国家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理解。而在一定意义上,《纲要》本身就是新时代的&濒诲辩耻辞;新尝试&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新实践&谤诲辩耻辞;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化、开放性导向
较之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是&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所面临得挑战之一,是&濒诲辩耻辞;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谤诲辩耻辞;在这方面,《纲要》着墨较多。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规划,是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硬件支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均涉及大量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软性政策问题。《纲要》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基础,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水平,是衡量市场化、开放性的重要指标。
2、聚点成面的稳健突破
纵观《纲要》的具体论述,特别是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的论述,均包含十分丰富的创新性、政策突破性内容。
如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两大领域的创新点俯拾皆是:&濒诲辩耻辞;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支持将粤港澳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举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对科研合作项目需要的医疗数据和血液等生物样品跨境在大湾区内限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使用进行优化管理&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物交叉代理销售业务&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大湾区内的公司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物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物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物互通机制&谤诲辩耻辞;等等。
整个《纲要》充满了政策创新点。就单个创新点而言,一旦落地就会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对解决相关问题提出要求,乃至&濒诲辩耻辞;倒逼&谤诲辩耻辞;其他问题的解决。而众多的创新点聚集,就会形成政策创新的&濒诲辩耻辞;面&谤诲辩耻辞;,进而推动政策创新的逐步、稳健突破。所谓&濒诲辩耻辞;突破&谤诲辩耻辞;,就是政策的全面优化升级,成为市场发展的有效保障。
3、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2018年8月大湾区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对于大湾区发展目标的表述是&濒诲辩耻辞;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谤诲辩耻辞;这一表述实际上明确了&濒诲辩耻辞;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谤诲辩耻辞;的本质就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因此成为贯穿《纲要》始终的灵魂和主线。
其中&濒诲辩耻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谤诲辩耻辞;独立成章,是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至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等,与高质量发展也是密不可分。表明大湾区建设重视的是&濒诲辩耻辞;质&谤诲辩耻辞;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濒诲辩耻辞;量&谤诲辩耻辞;增加,重视的是做&濒诲辩耻辞;强&谤诲辩耻辞;而不是简单的&濒诲辩耻辞;大&谤诲辩耻辞;。
做到这一点,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纲要》也体现了这一点,并没有提出&濒诲辩耻辞;量&谤诲辩耻辞;的指标,反而在规划实施中强调&濒诲辩耻辞;防范化解风险&谤诲辩耻辞;,要求&濒诲辩耻辞;广东省要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规定,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加大督促问责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谤诲辩耻辞;
4、中心城市和港澳地位
《纲要》确定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从排序中可见港澳的地位,这是&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的体现。检索关键词,&濒诲辩耻辞;香港&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澳门&谤诲辩耻辞;在《纲要》中出现的频率,大幅高于&濒诲辩耻辞;广州+南沙&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深圳+前海&谤诲辩耻辞;。这可以理解为港澳诉求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港澳在国家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作用开创性、持续性,深层次、多领域的作用。也为港澳&濒诲辩耻辞;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谤诲辩耻辞;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广州、深圳在大湾区建设中功能和地位的弱化。四大中心城市的确立,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并非单一的经济发展战略,而是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内政外交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战略,具有多重意义和多重功能。同时也表明,不能以简单的经济实力理解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既有实力型的,也有功能型的;既有典范性的,也有趋势性的,不一而足。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理解。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濒诲辩耻辞;新尝试&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新实践&谤诲辩耻辞;,《纲要》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需要认真理解,准确实施。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由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具有现实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从而推动我国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对此,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各地、各区域间发展水平不一、发展基础差异较大,转向高质量发展,不可能齐步推进,需要有些地方、有些区域来作为探索者、领军者。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创新要素集聚,以全国不到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完全有条件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按照规划纲要指引,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支撑。
2、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丰富&濒诲辩耻辞;一锅两制&谤诲辩耻辞;实践内涵
其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使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丰富&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实践内涵,推动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同时,&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又必须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增添新的实践内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合作,辐射带动泛珠叁角区域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发挥港澳独特优势,为港澳注入新动能,顺应港澳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可以进一步密切港澳同内地在人员、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的往来交流,全面推进港澳同内地的互利合作,使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可以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随着&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在香港、澳门的实践不断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必将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打造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打造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有利于提升国家参与全球合作、全球治理的能力,从而推进&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处在&濒诲辩耻辞;再出发&谤诲辩耻辞;的历史节点。再出发,意味着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在高起点上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要有&濒诲辩耻辞;新招&谤诲辩耻辞;,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濒诲辩耻辞;新招&谤诲辩耻辞;。一方面,粤港澳叁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合作基础良好,国际化水平领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珠叁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粤港澳叁地当前在自身发展和融合发展上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粤港澳叁地在市场互联互通、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等方面还存在亟待破解的难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然要作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采取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使叁地的体制机制能够顺畅对接,促进叁地市场互联互通、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克服其各自的短板和不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为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新鲜经验。
&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是我国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叁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地理位置看,广东在历史上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通过便捷的陆上交通,又直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国家经济发展和新一轮全面开放新格局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基地,香港、澳门均为自由开放经济体,粤港澳在我国&濒诲辩耻辞;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谤诲辩耻辞;新一轮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参与&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的显着优势。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共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新优势,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通过内外并举双向开放,可以在粤港澳叁地构筑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这必将极大地推进&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向前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1、宋阳春 《深刻认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
2、张玉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一传媒公司制作网站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